四川外国语大学

报刊:《四川外国语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学校召开统战人士双月座谈会

    摘要:10月29日,学校统战人士双月座谈会召开。校党委书记邹渝,纪委书记苟欣文,党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各民主党派、知联会负责人和部分统战人士出席会议。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崔光军主...

  • 学校举行“与共和国同行的70年”教职工朗诵比赛

    摘要:梁文屹?摄“当我以一个中国人的脉搏感受你的心跳,我爱你中国,我美丽的中国!”……10月23日晚,在学校东区大礼堂举行的“与共和国同行的70年”教职工朗诵比赛上,一句句深情的...

  • 我校俄语系杨无知教授和谢盛根教授荣获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

    摘要:10月23日至24日,在山东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会(暨第九届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上,27位德高望重、为中国俄语教育事业辛勤工作50...

  • 郑白玲一行赴多哥访问

    摘要:应多哥洛美大学邀请,郑白玲副校长10月27日出访多哥,参加洛美大学孔子学院十周年庆典和第十届理事会。团委、留学生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一同出访。 &ems...

  • 陈英:用译著浇灌中意文化交流之花的“传粉”人

    摘要:陈英:用译著浇灌中意文化交流之花的“传粉”人  它是2017年中文世界最受瞩目的系列小说;它的作者身份至今成迷,却是2016年《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它就是意大利当代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四部曲”中译版在中国一出版便受到了一致好评,“四部曲”之一的 《失踪的孩子》在豆瓣2018年度高分图书榜和2018年度外国文学(小说类)上均排名第一。   对一部外国文学作品而言,要找到中国读者,翻译至关重要。“四部曲”的中译者,正是我校意大利语专业的陈英副教授。近日,笔者对陈英进行了专访,聆听她的译作和翻译背后的故事。   “翻译是消失的艺术”———她是“消失的译者”,亦是勤奋的作者陈 英与“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渊源要追溯到2013年,知名出版人彭伦找她翻译这部国际上大热的意大利文学作品。   “刚接到这个翻译任务的时候,我是拒绝的。一是因为那段时间很忙,再者美国译者是《纽约时报》特别有名的撰稿人,‘四部曲’在美国走红,和译者有很大的关系,翻译会有很大压力。所以我向出版社推荐了一位水平很高的北外老师。后来编辑认为费兰特作品充满女性体验,还是想找位女性来翻译,我才硬着头皮接下来了。”   然而,陈英一下就被书的内容吸引了。“那天晚上我原本计划是先看五十页,结果再抬头天都亮了。这是一部很有分量的书。不光是讲一个女性故事,还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   陈英在读研究生期间就翻译过《愤怒的城堡》等意大利文学作品,但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意大利女作家的作品.“翻译第一本的时候难度很大。那时候我还在找语感,就像演戏找感觉一样。一开始觉得怎么都别扭,因为这位作家的文学底蕴非常深厚,拉丁语和希腊语都非常精通,从文章里还可以看出古罗马作品的痕迹。翻译需要不断深入地熟悉她的表达,掌握她的语气情感和语言风格。”陈英回忆说。   面对挑战,她坚持了下来,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翻译历时三年。“或许是和我自己的年龄相关,我最有感触的是第四本,就像是在讲自己的故事。主人公埃莱娜觉得以前特别重要的事,后来就没那么重要了,她反思自己是一个幸存者,要清算一辈子。”陈英感慨地说,“这也让我对小说的内容感同身受,女性必须经过各种体验,才能走向成熟,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2018年,“那不勒斯四部曲”获第五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译著类一等奖。陈英认为,“翻译是消失的艺术。好的译作应该让译者消失,把读者和作者联系起来,让作者和读者对话。”如今,除了撰写意大利语言和文化相关的学术论文外,她还经常为上海译文出版社、《北京青年报》、海南航空公司《云端》杂志等撰写书评、文学评论、散文,介绍意大利文学与文化。谈及翻译和写作的双重身份,陈英说:“世界上很多作家同时也是优秀的翻译。翻译和写作的基础其实都是对语言的理解,在表达方面还要有个性色彩。钱钟书先生说过,做翻译的人,很多都是喜欢小姐(文学),结果追求小姐不成,后来娶了丫鬟(翻译),我觉得这比较符合我的情况。对文字的感悟是一种漫长的熏陶过程。我小学时就开始读歌德以及俄罗斯文学作品,我很迷恋那种文字传递的信息和美感。曾经我梦想学文学,后来学了语言,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打造翻译实践育人平台———她是以身作则的严师,亦是关爱学生的益友 “陈老师是一位爱读书,而且刻苦、严谨的人。她要求我们认真阅读和翻译,首先自己以身作则。翻译是很苦的工作,有时候一个词语的译法都需要反复斟酌。因为平时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她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带着我们做翻译。”研究生王子俊说。   陈英和她的研究生注册运营了一个名叫“意大利语阅读”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在这个平台上推送内容。“运营这个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督促学生看书学习。现在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实践平台,学生们还可以把自己用意大利语朗读的音频放在上面。”陈英介绍。   今年3月8日,陈英和她指导的研究生们受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的邀请,赴京参加了一场文学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陈英和她的“翻译团队”谈到了最近的一些翻译成果:与邓阳合译的《不安公主》、与刘思捷合译的《被弃养的女孩》已经出版,与徐赓薪合译的《声音》、与王子俊合译的 《玛丽安娜·乌克利亚的漫长人生(暂名)》也已经交稿。   “当天的气氛非常好,在场的观众反响非常热烈,对我们翻译团队提了很多关于阅读、翻译和女性主义等不同的问题。本来两个小时的座谈会持续到近三个小时。让我骄傲的是,学生们扎实的翻译功底和出色的现场表达获得了主办方的高度肯定。”   导师带领研究生进行翻译实践的教学特色,也吸引了很多学生报考川外意大利语专业研究生。2015年,陈英指导意大利语专业6名学生翻译的作品被收入意大利最主要的文学奖项之一———“斯特雷加文学奖”作品翻译集。2018年11月,在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举办的第五届“意大利语桥(ItaliaCiao)”意大利语论述与答辩竞赛中,她指导的学生包揽一、二等奖。   学业上严格要求学生的陈英,生活中却非常随和、有趣,“英姐”是同学们对她的爱称。“她把我们当朋友,常常请我们吃饭聊天,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中肯的建议。她关注时事,玩转自媒体,非常时尚。”学生储可凡说。   “她管着本科教学,同时也是研究生的专业负责人,还忙着招聘外籍教师,可以说是非常忙了。但她却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健身,还常在校报上发表散文。她文笔非常好,我们都被‘圈粉’了。”同事叶治这样评价她。面对赞誉,陈英谦虚地说:“作为老师,用心地去关注学生的成长是份内的责任;以身作则地投入阅读与写作,不断提升自我,也是理所当然的。”   搭建中意文化交流之桥———她是意大利文学译介者,亦是中国故事传播者 作为意大利文学作品的中译者,陈英认为文化的交流有着多种方式,但翻译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费兰特在全球拥有广泛读者,她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意大利小城那不勒斯焕发出无穷魅力,很多读者都产生了去意大利旅行的念头。   “翻译是一座桥梁,会起到联通中外的作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相通要求翻译工作者对两国文化都有深入了解。而中国和意大利的文化都博大精深,单是文学作品都浩如烟海,所以我到现在也在补课。”她感慨道。   陈英说,她读博士时,意大利政府提供了奖学金,目前中国也给学习中文的意大利学生提供了很多奖学金,这将为两国文化交流创造更多机会。“我教学生意大利语时也会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今年研究生招生的口译材料我就要求用意大利语讲解中国的节日、宗教、服饰等。我让学生既要学好外国语言文化,更要在本国文化中涵养自我。因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只有充满文化自信,才能忠实、全面、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现在意大利无论政府和民间都希望和中国深入交往,这也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好时机!”陈英说。   “意大利有非常优秀的翻译家将莫言的作品翻译得很成功。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还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外语教师任重道远。”她表示,自己不仅要当好一名将意大利文学译介到中国的“传粉”人,还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蓄积更多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英:用译著浇灌中意文化交流之花的“传粉”人

   期次:2019年第13期   作者:策划 熊 鹰 /采写 陈 挚 郭 秋   查看:457   

这篇文章讲述了意大利文学“那不勒斯四部曲”在中国受欢迎的故事,并介绍了翻译该作品的中译者陈英。陈英翻译作品的过程充满挑战,但她坚持了下来,并认为好的译作应该让译者消失,把读者和作者联系起来,让作者和读者对话。她也是一名意大利文学译介者和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它是2017年中文世界最受瞩目的系列小说;它的作者身份至今成迷,却是2016年《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它就是意大利当代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四部曲”中译版在中国一出版便受到了一致好评,“四部曲”之一的 《失踪的孩子》在豆瓣2018年度高分图书榜和2018年度外国文学(小说类)上均排名第一。
  对一部外国文学作品而言,要找到中国读者,翻译至关重要。“四部曲”的中译者,正是我校意大利语专业的陈英副教授。近日,笔者对陈英进行了专访,聆听她的译作和翻译背后的故事。
  “翻译是消失的艺术”———她是“消失的译者”,亦是勤奋的作者陈

英与“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渊源要追溯到2013年,知名出版人彭伦找她翻译这部国际上大热的意大利文学作品。
  “刚接到这个翻译任务的时候,我是拒绝的。一是因为那段时间很忙,再者美国译者是《纽约时报》特别有名的撰稿人,‘四部曲’在美国走红,和译者有很大的关系,翻译会有很大压力。所以我向出版社推荐了一位水平很高的北外老师。后来编辑认为费兰特作品充满女性体验,还是想找位女性来翻译,我才硬着头皮接下来了。”
  然而,陈英一下就被书的内容吸引了。“那天晚上我原本计划是先看五十页,结果再抬头天都亮了。这是一部很有分量的书。不光是讲一个女性故事,还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
  陈英在读研究生期间就翻译过《愤怒的城堡》等意大利文学作品,但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意大利女作家的作品.“翻译第一本的时候难度很大。那时候我还在找语感,就像演戏找感觉一样。一开始觉得怎么都别扭,因为这位作家的文学底蕴非常深厚,拉丁语和希腊语都非常精通,从文章里还可以看出古罗马作品的痕迹。翻译需要不断深入地熟悉她的表达,掌握她的语气情感和语言风格。”陈英回忆说。
  面对挑战,她坚持了下来,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翻译历时三年。“或许是和我自己的年龄相关,我最有感触的是第四本,就像是在讲自己的故事。主人公埃莱娜觉得以前特别重要的事,后来就没那么重要了,她反思自己是一个幸存者,要清算一辈子。”陈英感慨地说,“这也让我对小说的内容感同身受,女性必须经过各种体验,才能走向成熟,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2018年,“那不勒斯四部曲”获第五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译著类一等奖。陈英认为,“翻译是消失的艺术。好的译作应该让译者消失,把读者和作者联系起来,让作者和读者对话。”如今,除了撰写意大利语言和文化相关的学术论文外,她还经常为上海译文出版社、《北京青年报》、海南航空公司《云端》杂志等撰写书评、文学评论、散文,介绍意大利文学与文化。谈及翻译和写作的双重身份,陈英说:“世界上很多作家同时也是优秀的翻译。翻译和写作的基础其实都是对语言的理解,在表达方面还要有个性色彩。钱钟书先生说过,做翻译的人,很多都是喜欢小姐(文学),结果追求小姐不成,后来娶了丫鬟(翻译),我觉得这比较符合我的情况。对文字的感悟是一种漫长的熏陶过程。我小学时就开始读歌德以及俄罗斯文学作品,我很迷恋那种文字传递的信息和美感。曾经我梦想学文学,后来学了语言,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打造翻译实践育人平台———她是以身作则的严师,亦是关爱学生的益友

“陈老师是一位爱读书,而且刻苦、严谨的人。她要求我们认真阅读和翻译,首先自己以身作则。翻译是很苦的工作,有时候一个词语的译法都需要反复斟酌。因为平时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她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带着我们做翻译。”研究生王子俊说。
  陈英和她的研究生注册运营了一个名叫“意大利语阅读”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在这个平台上推送内容。“运营这个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督促学生看书学习。现在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实践平台,学生们还可以把自己用意大利语朗读的音频放在上面。”陈英介绍。
  今年3月8日,陈英和她指导的研究生们受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的邀请,赴京参加了一场文学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陈英和她的“翻译团队”谈到了最近的一些翻译成果:与邓阳合译的《不安公主》、与刘思捷合译的《被弃养的女孩》已经出版,与徐赓薪合译的《声音》、与王子俊合译的 《玛丽安娜·乌克利亚的漫长人生(暂名)》也已经交稿。
  “当天的气氛非常好,在场的观众反响非常热烈,对我们翻译团队提了很多关于阅读、翻译和女性主义等不同的问题。本来两个小时的座谈会持续到近三个小时。让我骄傲的是,学生们扎实的翻译功底和出色的现场表达获得了主办方的高度肯定。”
  导师带领研究生进行翻译实践的教学特色,也吸引了很多学生报考川外意大利语专业研究生。2015年,陈英指导意大利语专业6名学生翻译的作品被收入意大利最主要的文学奖项之一———“斯特雷加文学奖”作品翻译集。2018年11月,在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举办的第五届“意大利语桥(ItaliaCiao)”意大利语论述与答辩竞赛中,她指导的学生包揽一、二等奖。
  学业上严格要求学生的陈英,生活中却非常随和、有趣,“英姐”是同学们对她的爱称。“她把我们当朋友,常常请我们吃饭聊天,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中肯的建议。她关注时事,玩转自媒体,非常时尚。”学生储可凡说。
  “她管着本科教学,同时也是研究生的专业负责人,还忙着招聘外籍教师,可以说是非常忙了。但她却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健身,还常在校报上发表散文。她文笔非常好,我们都被‘圈粉’了。”同事叶治这样评价她。面对赞誉,陈英谦虚地说:“作为老师,用心地去关注学生的成长是份内的责任;以身作则地投入阅读与写作,不断提升自我,也是理所当然的。”
 搭建中意文化交流之桥———她是意大利文学译介者,亦是中国故事传播者

作为意大利文学作品的中译者,陈英认为文化的交流有着多种方式,但翻译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费兰特在全球拥有广泛读者,她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意大利小城那不勒斯焕发出无穷魅力,很多读者都产生了去意大利旅行的念头。
  “翻译是一座桥梁,会起到联通中外的作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相通要求翻译工作者对两国文化都有深入了解。而中国和意大利的文化都博大精深,单是文学作品都浩如烟海,所以我到现在也在补课。”她感慨道。
  陈英说,她读博士时,意大利政府提供了奖学金,目前中国也给学习中文的意大利学生提供了很多奖学金,这将为两国文化交流创造更多机会。“我教学生意大利语时也会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今年研究生招生的口译材料我就要求用意大利语讲解中国的节日、宗教、服饰等。我让学生既要学好外国语言文化,更要在本国文化中涵养自我。因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只有充满文化自信,才能忠实、全面、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现在意大利无论政府和民间都希望和中国深入交往,这也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好时机!”陈英说。
  “意大利有非常优秀的翻译家将莫言的作品翻译得很成功。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还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外语教师任重道远。”她表示,自己不仅要当好一名将意大利文学译介到中国的“传粉”人,还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蓄积更多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外国语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778次访问,全刊已有153977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