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

报刊:《四川外国语大学报》

版面新闻

  • 中央媒体到我校集中采访学生快递团队

    摘要:中央媒体到我校集中采访学生快递团队 图 为 综 合 物 流 服 务 中 心 设 置 的 共 享 纸 箱 站 郭 秋/摄 本报讯(本报记者陈挚)“‘双11’之后菜鸟驿站每日快递最大出库量有上万票,单是今天上午半天就已有6000多票。”11月14日下午,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新闻单位以及重庆日报、华龙网等多家市属媒体来到我校西区综合物流服务中心、菜鸟驿站采访,菜鸟驿站大区总经理德赛向媒体记者介绍“双11”快递业务情“综合物流服务中心由学校投资建设,采用菜鸟驿站品牌方和校方共同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模式,打造了目前全国第一支完全由勤工助学学生自我管理和经营的快递服务团队。驿站整合了14 家快递公司的服务资源,也是西南地区整合度第一的校园驿站。”学校资困助学中心副主任向梦介绍。 记者发现,“双 11”之后的物流高峰已经来临,但这里快递取件有条不紊,丝毫见不到排队拥挤的场景。驿站由寄件区、出库区,卸货区几个部分组成,占地1100平方米,由36个集装箱组成,外观时尚大方;采取自助取件,实名寄件、电子查验的方式,还安装了与菜鸟公司实时数据联网的云监控。取件同学用手机上收到的货架编码可以迅速找到快递,整个取件过程只需要两三分钟。在驿站,记者还看到了扫码领取试用品的Toucham,纸箱共享站等绿色体验装置。据悉,随着建设逐步完善,未来还将有人脸识别、NFC等高科技设备亮相川外菜鸟驿站。 重庆市邮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邓坚认为:“综合物流是校园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川外菜鸟驿站的运营方式大大解决了学生取件时间相对集中、易拥挤等问题,也为高校综合物流提供了值得推广的行业样本和规范。” “菜鸟驿站是我们校企合作的代表,也是学生与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结点。”副校长张季菁对记者说。“菜鸟公司将品牌、技术、信息系统加盟学校,提供的专业物流和资源,减轻了学校的管理压力,并且他们还是行业导师,学生不仅能在校内得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实我岗位,同时职业能力和素养也将得到提升。” 今年6月,学校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资助育人体系”相关要求和精神,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现精准帮扶而创建“勤创基地",校快递服务中心也是“勤创基地”载体之一一勤工助学实体基地的第一个落地项目,目前吸纳176名勤工助学学生参与管理与服务工作,不仅为校内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及时便捷的校园服务,也实践了学校资助育人由“扶困”与“扶智”、“扶志”、助人与自助相结合的理念,真正让我校资困助学工作实现了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转变。

  • 我校迎接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专家团队现场考察及评审

    摘要:我校迎接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专家团队现场考察及评审    11月20日上午,重庆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杨清明,重庆市社科联社科普及部部长李向东以及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的三名评审专家对我校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召开了答辩座谈会。校长李克勇,科研处处长李小青,社会学系党总支书记薛红、系主任林移刚及其他教师代表陪同考察。 此次评估会采取现场考察、基地代表汇报、专家提问与专家打分等方式组成。首先,评估团队及与会领导参观了位于图书馆三楼的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林移刚向评估团队介绍了作品可视化工作室、社会工作普及工作室与社会学普及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及成效,同时在展厅由社会学系唐佳老师介绍了城口反贫困社会工作项目与;化龙桥国际社区社会I作项目的科学普及工作情况。 参观基地结束后,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现场答辩座谈会在图书馆会议室召开。林移刚作了关于社会学系创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主题汇报,随后现场专家针对科普基地机制建设与规划、科普基地建设核心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提问。 李小青针对专家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我校科普激励机制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并表示在未来将会加强对科普建设工作的重视。 杨清明在发言中指出,我校科普基地的建设工作“有重点、有特点、有亮点”,形成了“项目化、专业化、体系化”的鲜明特色。他还提出了两点建议:-是对于科普的定位应该从普及知识、普及方法、普及思想到普及精神四者相结合,加强科普引领的作用;二是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加强科普的语言文化的研究,提升科普水平。 此次基地评估座谈会内容充实,成效明显,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汇报在有限时间内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科学传播能力和科普工作特色,专家对基地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还针对不同基地的宣讲内容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社会学系)

  • “教书,是我一生的事业”

    摘要:“教书,是我一生的事业”——记我校俄语系教授 邵楠希 川外·人物 10月19日,第四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颁奖典礼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校大外部教师王珏与俄语系教师邵楠希的作品《数词“IBA”的语义内涵解析》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这是本届赛事中全国本科日、俄、德、法等小语种中唯一的一等奖,更是重庆市外语学科在此项赛事中获得的最高奖。 其实,这并不是邵楠希第一次获得国家级赛事的一-等奖。早在2017年,她就在全国俄语教学之星大赛夺得冠军,还相继指导学生获得过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二等奖、海峡两岸高校俄语口译大赛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数词"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有《俄语数词认知研究》一书,更在俄罗斯留学期间就出版了数词相关的语言学专著。凭着出色的教学和科研成绩,年仅35岁的她已经是我校俄语系最年轻的教授。 从国立大学免试录取到“红本"毕业的“学霸"心经 2004 至2009年,邵楠希赴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硕博连读;2010年回国后,她成为了我校俄语系的一名教师。八年来,邵楠希在教学事业、科研工作上都成绩斐然,更不断为学校争得全国性竞赛荣誉。“我只是按部就班地一路地成长起来,从事喜欢的职业,教着喜欢的语言,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处在教学一线,一直教书育人。”邵楠希这样总结自己在川外的从教生涯。 大学期间,邵楠希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赴俄罗斯公派留学的机会,留学的第一年,她参加了“全俄罗斯留学生外语能力竞赛”,比赛中她的俄语水平与运用能力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肯定,被沃罗涅日国立大学免试录取为我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土研究生。“在俄罗斯,学生每一 门课程的分数最后会换算成3分、4分、5分,这门课考到90分以上就会得到5分,评定为优秀;90分成绩达到90%,就能获得红色的优秀毕业证书,一般证书则是蓝色。”邵老师介绍到,而她正是当年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拿到“红本”毕业证书的学霸之一,并且全部学科都获得了5分的成绩。 免试录取、红本毕业,学生生涯的邵楠希是个名副其实的俄语学霸,而她始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一门就爱一门,培养起对学科的兴趣才能保持学习热情。她更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同学们建议到:语言学习少有所谓的技巧和捷径,往往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但要多积累词汇与句式用法,更要大胆开口与人交流,“我在学习俄语时,会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俄国的国家文化与国情知识,关注了一些俄语网站,经常看俄罗斯的影视节目,让自己进入语言环境,渐渐地,俄罗斯丰富的文化艺术吸引了我不断学习探索。”邵楠希愿把这些经验与我们一同分享。 从“"俄国中文教师”到"川外俄语教授",因材施教的良师心得 在沃罗涅日国立大学 硕士毕业后,邵楠希留校继续攻读博士,读博期间她突出的综合能力受到学校推崇,被当地师范大学聘用为中文教师,教有意赴中国留学的俄罗斯学生汉语。“做中文老师的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和俄罗斯学生沟通交流,提高了我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我也学习当地老师的教学方法。”邵楠希分享到,俄罗斯人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师生互动,她在旁听学习中,被活跃的课堂氛围深深感染,这促使她思考如何营造出有吸引力、有参与性的课堂,为以后的教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留学时光里最怀念的,就是读书时偶尔抬起头来,看到窗外紛紛飘洒的鹅毛大雪。”回望异国求学的岁月,邵楠希感慨万千。在她看来,那时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却让她沉静下来,心无杂念地学习钻研;而在做中文老师的过程中,不仅弘扬了祖国文化,更让她接触到许多俄罗斯青年人,他们的思维与观念对她的学术和人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回国后, 邵楠希任教于我校俄语系,2017年获评为俄语系教授。教学实践中,她强调“专业教育必须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坚持“研究型与复合型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我认为在教书育人中要因材施教,对于热爱俄罗斯文学、语言学的学生,我会以严肃的专业精神要求他们严谨求实、探求真学问,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学识的研究型人才;而对有志于走向职场的学生,就要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促使他们深入实践,成为会外语.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邵楠希总结道,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而她常常教诲学生,只有拥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她的倾心指导下,不少俄语系毕业生取得了国家留基委公派出国读研资格,更在公务员考试竞争中入职外交部等重要岗位。 斩获多项全国一等奖,“教学之星”冠军全心回归教 在2017年“外研社杯”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中,邵楠希经过长达半年的县层选拔,在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同仁竞争中脱颖而出,代表川外登上全国总决赛的舞台。比赛中,她完美展示了情境互动与体验认知的教学方法,将理性而严谨的教学内容娓妮道来,赢得全场称赞,最终摘下"教学之星”的桂冠。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 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外研社共同举办的,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的权威赛事,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为校园选拔,复赛以“智慧教学设计方案"和现场真实教学视频的形式进行评选。在邵楠希看来,参赛教师们对于先进理念、创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如同在共同设计中国高校外语教育的精彩未来,“赛程中我见识到许多全新的教学主张,激烈的竞争更磨砺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正如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提出的教育应该做到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我想教学竟赛最终要回归教学本身,踏踏实实地敞好教学工作永远是教师的第一责任。 今年 10月,邵楠希荣获第四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此前她已连续三年蝉联该竞赛的重庆市一等奖,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接连斩获一等奖的邵楠希不仅是教学竞赛里的佼佼者,更带领学生参与全国高校我语大赛、海峡两岸高校俄语口译大赛等大型赛事,备赛期间辅导同学们做试题、练口语,一词一句地纠正发音,一个话题接着一个地锻炼他们的即兴演讲能力。在邵楠希与其他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俄语系学子多年来在各项全国性赛事中都取得了不错成绩,每一次出征,都是硕果累累,凯旋而归。 “我自己 上台比赛,和看着学生在台上参赛其实都不紧张。”邵老师笑着说,不论是“选手”还是“领队”,她都会在备赛期间做足功课和最充分的准备,带着自信走上舞台,最大程度地把水平发挥出来、把内容传达出来。 以《帆》寄语青年学子,“悦读阅美"掀俄语热潮 “青 春像大海中的一只帆儿,在蔚蓝的色彩中追逐梦想,尔若勇敢,会穿越风暴激流,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求希望;尔若智慧,会把握过隙机遇,把往日的平庸抛弃在故乡。” 今年4 月,邵楠希朗读的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的作品《帆》,在校官方微信平台推出的特色栏目“悦读阅美”中推送,许多人感慨“俄语原来这么好听”“语调动;人,听着真享受”,还在师生中掀起一阵了“求学俄语”的热潮。 邵楠希坦言,选择这首作品是因为诗人莱蒙托夫在这首《帆》中,将渴望自由与幸福的情感寄托于“帆”的诗意形象中,激励起人们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我希望自己的朗读作品能让同学们学习到俄罗斯诗歌的语音语调,更是激励大家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勇敢地去应对人生未来的挑战。”邵楠希说,做一名教师始终是自己的理想与热爱,而她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教师”能成为一生的事业,“终身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四川外国语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232次访问,全刊已有1496023次访问